所有出球无非分三种:主动球、被动球、过渡球。 三种出球的划分界限并不是绝对的,也不见得很明显,由多种因素决定。扣杀可以出现在这三种出球中的任何一种,以下就以单打为例看看扣杀在出手后对于这个回合的作用。
被动球的扣杀目的 为了摆脱被动
什么是被动球?当你的对手准备较为充足甚至主动下压与调动,或者你击球的时候重心、步伐调整较为凌乱,或者击球点非常难受比如追身、过顶,诸如此类极其考验防守能力和基本功的摆脱性击球,都可以算为被动球。
通常在被动情况下扣杀,是由于来球快速过身,来不及将步伐和重心调整至较为舒服的击球位,此时回高球很容易回到半场或出界,对手有充足时间抓住机会突击得分;如若轻吊网前容易被抓,任由对手调动。
于是乎,可以利用头顶甚至过顶仰攻的点杀、轻杀乃至反手抽射来摆脱,将球平射至中半场,为自己摆脱创造机会。不过,在实际比赛中,通过扣杀实现被动球摆脱难度极大,多数时候运动员会动用手部力量尽力将球回到对手后场。
过渡球的扣杀 主要是为了创造主动的机会
过渡球一般出现在对方重心较稳、准备较为充分,我方又有足够发挥余地处理来球的时候。对抗性竞技比赛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过渡球在想方设法为自己创造主动机会的同时,也在努力让自己免于陷入被动。由于过渡球双方准备都较为充分,重心较为平稳,出球线路选择多样,却又没有足够的机会直接得分或逼迫对手失误得分,所以在诸多线路中,运动员(尤其是身体能力较强者)会喜好偏向主动球的下压进行过渡。过渡球扣杀,以下有几个经典的场景:
接对方发的后场高球
如果是质量较高的平高球,己方没有绝佳机会突击得手,但球也没有过顶,步伐尚可连贯,出手可控,属于过渡球性质,点杀和轻杀大概率会被对手接起来,但是可以避免起高球给对手进攻机会,将球压到对手中、后半场,多少可以给对手造成一定压力。如果是高质量高远球,一般己方会有非常充分的时间调整步伐,扣杀效果基本同上,不同的是,高远接发直接大力扣杀有不小几率直接破防钉地板或造成对手极端被动(尽管对手准备充分)。
正手边路中后场抽杀直线
边路抽杀常见于男子单打比赛中,处理正手位边路中后场半高球,通常选择直线出球,直冲对手边路底线。
头顶区轻杀
林丹职业生涯中后期常用,尤其是后期运用愈发突出,点杀劈杀多点开花,直斜相辅线路丰富,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后场突击削弱带来的进攻端漏洞。对于未过顶,准备充分,步伐到位的头顶位来球,选择高质量的轻杀,既没有给对方后场施展的机会,也能保证自身重心可以及时得到调整,完成接下来的连贯,给对方一定的压迫。
主动球的扣杀主要是为了得分
运动员的能力追根到底,反映到赛场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创造机会的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自我调整的能力(主要是心态)。被动球和过渡球大体归于创造机会的范畴里,主动球可以用来创造更好的机会,但更多是考验把握机会的能力。将“职业羽毛球比赛”拔高到了林李陶盖那种高度,以最顶尖球手的视角来看羽毛球的攻防,实际上顶尖一批运动员的防守能力超乎寻常,前几名的能力和二十几名的实力有着肉眼可见的清晰差距。
林丹从小玩到老的正手位后场劈杀大对角,李宗伟的头顶位劈杀和正手位不转身劈杀斜线,很多时候基本都是一锤定音,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很多时候哪怕面对的是同一级别的天王级选手,也能直接得分,更不要说是那些二流三流的选手了。同样的一记扣杀,一流选手看似轻松地接起来了,但是对于二流选手来说可能就是一记重锤。 北京奥运后林丹开始主动降低自己的突击频率,后来将拉吊突击打法推到顶峰,一般只有当机会特别好的时候才会选择突击重杀。对手足够被动,自己足够到位,时机足够纯属,通常到这一步的主动扣杀,对手一般是接不起来的。有很多的业余爱好者,还有极个别运动员,专注杀球,频繁下压,遇到高球就想扣,根本不管对方是不是准备充分,自己的重心是否够稳,这时候的杀球通常极为勉强,造成的威胁并不大。